據國際纖維制造業聯合會最近發表的一份市場報告顯示,亞洲地區是世界上無紡設備最大的需求市場,纖維加工、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產呈現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而中國是世界紡織機械市場的最大買家,去年的棉紡紗機械采購量居世界第二位,毛無紡設備械、轉輪無紡設備、織機采購量均居首位。
??據海關統計,2000年我國無紡設備進口額為22億美元,出口3億美元,國產無紡設備自給率46%;2001年無紡設備進口額為29.4億美元,增長29.4%,國產無紡設備自給率不足48%。國內無紡設備結構需調整
??據了解,無紡設備行業工業總產值從1990年的40億元發展到2000年的近200億元,生產無紡設備產品近5萬種,傳統紡織纖維加工機械基本實現了自給,能夠滿足國內中低檔和少部分高檔產品的需要。
??有資料顯示,我國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致力于無紡設備國產化的工作,但截止到2001年,國外無紡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仍然在63%左右。無紡設備設備進口的增長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進口無紡設備設備的種類雷同,大量進口設備的技術性能不夠先進,技術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較少,舊設備占有較大比重,有些甚至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產品。業內人士對這一狀況表示憂慮,認為雖然國內紡織行業開始復蘇,但大規模進口設備,特別是較為落后的舊設備,不利于我國紡織業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高檔染整設備需求旺盛
??近年來,高檔染整設備需求旺盛。在我國的無紡設備進口數量上,印染及后整理設備一直高于其他各類無紡設備。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出口紡織品和服裝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必然會提高企業對尖端機電一體化染整設備的需求。由于國外在中國合作生產的染整設備要落后其核心產品很多,國內染整企業對更先進的進口設備一直有較大的需求。國外在機電一體化的尖端染整設備上具有很大的技術優勢,在中國合作生產的設備要比其當地產品落后。
??目前,中國與國外染整設備最大的差距是在自動化部分,因此關鍵零部件的引進成為了核心問題,業內人士認為,對于用量不太大的元器件染整企業靠引進,而對于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或關鍵部件,則選擇合資生產。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無紡設備企業應緊緊圍繞國內需求大、與國外差距較大的棉紡織、針織、印染、化纖、無紡布機械,進行創新開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和全社會配套能力,形成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同時,加緊制定、修訂與國際接軌的無紡設備整機產品、關鍵專件、配套件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全社會協作配套水平,防止低水平重復投入和產品的粗制濫造。政策力促高端無紡設備國產化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無紡設備產品的利潤在整個紡織行業中的利潤是最高的,達到了16.7%,而其他產品的利潤一般只有10%。但是由于產品科技含量低,在質量上難以與國外產品抗衡,導致國外公司正在一步步蠶食我國無紡設備市場。
??近日,國家經貿委組織召開了棉紡、針織機械國產化工作會議,就國產無紡設備如何提高技術水平、加快企業升級、增進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等進行了討論。國家將為無紡設備行業的企業提供更優惠的稅收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為無紡設備企業創造一個更寬松的環境,同時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大力協助下,加快優勢企業的發展,力促劣勢企業退出。
??今后,國家將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努力提高無紡設備的產品附加值,尤其將加大生產無接頭紗、精梳紗、無梭布等產品的機械設備,同時還將加大精梳聯、精梳機、細絡聯、新型紡紗和全自動轉杯紡等領域的技術改造力度。
??今后我國無紡設備的發展將圍繞紡織工業的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進步,實現產品升級,圍繞提高服裝面料質量檔次、替代進口、擴大出口的主攻方向,努力提高服裝面料生產過程中纖維生產、紡紗、織造、印染與后整理技術,積極參與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競爭。
版權所有 ? 江蘇正萬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 技術支持: 統計代碼放置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